领航计划 | 创新赋能,交叉共融,开启医学知识学习的探索之旅

2024年3月9-10日,为推动医学与各学科、产业交叉融合,促进企业、投资界和跨学科专业人士深入探索并理解医学,共同推动医学产业创新,在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指导下,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合作打造的 “医疗健康产业领航创新发展计划”在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顺利举行。



“医疗健康产业领航创新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医学与各学科、产业交叉融合,促进企业、投资界和跨学科专业人士深入探索并理解医学,为医疗创新产业领航者提供全面、专业、系统学习医学的机会,进而重塑医学知识体系。首次课程以医工转化模块和心血管模块为主,邀请到了来自三甲医院临床、医工转化专家为大家带来精彩课程。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 王竟菁


在领航二期开学的首节课堂上,王竟菁主任结合平台取得的实践成果,提出技术与产业结合的新孵化模式在促进医研结合、医工交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作为医疗健康创新技术的深度支撑平台,依托现有产业、临床、高校、技术资源,持续开展高水平的医疗创新培训和转化活动,打造临床与技术、临床与产业相融合的创新生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高旭东


高旭东教授与大家一起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主要挑战和主要对策,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政策和战略选择,同时提出解放思想、大力加强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企业家要具备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在千难万险中闯出一条新路。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王广志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创新转型十分重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临床中难以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痛点”,王广志教授提出,采用先进技术减低医疗成本也是创新器械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计划与业界、监管机构合作,举办更多的论坛、培训等传播知识理念,促进这一领域创新链条的不断完善。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 付小龙


付小龙副院长给大家介绍了清华工研院专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了包含概念验证平台、工艺工程平台、临床应用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构建涵盖科技投资、产业赋能和场景搭建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体系,打造集合科学企业家、科技项目经理人和技术转移硕士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链体系,有力支撑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清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谢涌泉


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整体上紧随国际发展,部分领域国际领先,谢涌泉主任给大家介绍了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及其系列器械、可吸收封堵器、心血管介入手术移动救护车等创新器械和术式。在中美竞争背景下,建设中国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体系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马为


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目前最活跃的创新领域,马为主任在报告中提到,先心病介入治疗比较成熟,目前创新主要体现在创新、可降解等器械的改进,目前瓣膜病介入治疗最为活跃,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发展已经成熟,未来二尖瓣、三尖瓣是主要发展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于洋


于洋主任与大家分享了心脏外科疾病的诊疗,并提到,随着GhatGPT带来的产业革命,国家多项政策鼓励AI医疗领域的落地,如何找到一套兼顾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的全新诊疗方法与诊疗仪器,是提高重症心内外科诊疗成功率与心衰患者诊疗效果的关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动脉外科是心脏外科专业中最具挑战的领域。张喆主任给大家介绍了主动脉的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以及“主动脉本身就是一个器官”的观念转变,并重点认识了最为凶险的外科疾病——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首要治疗选择,基因诊断将助推遗传性胸主动脉疾病的精准化医疗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姚焰


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进展特别突出的领域,目前,心律失常领域没有攻克的难题中,主要的就是房颤。姚焰主任与大家分享了在器质性速消融、心脏神经消融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姚主任与大家分享了房颤的个体化线消融术式,并提出“全三维电生理”理念和工作模式,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同时在器质性室速消融、心脏神经消融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与大家分享了近几年国际心律领域的研究热点。


课 堂 回 顾


成 员 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