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医聊》即将开播!——首期揭秘:当脑机接口让瘫痪者端起水杯,医生与科学家如何改写生命剧本?


2025年6月,由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与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联合发起的首档关于探讨“未来医疗”的对话栏目《跨界医聊》正式启动录制。栏目聚焦“技术创新赋能临床未来”,充分搭建医疗界与科技、产业、资本界的对话桥梁。未来拟依托跨界医聊传播计划,塑造医疗创新领域的权威话语平台。


栏目固定主咖由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院长肖星担任,每期我们将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开展主题访谈。在这里,你将看到医学的严谨、科技的锋芒、资本的远见、思想的碰撞。用科技点亮生命,探索未来医疗的答案。


首期,我们从最具未来感、神秘感的起点出发——聚焦“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伊志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所长、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罗敏敏教授两大重磅嘉宾与主咖深入探索“电流对话生命”的硬核浪漫。




01

伊志强:

全球首例北脑一号植入手术临床首秀




脑机接口科普

伊志强主任开场以通俗语言揭示了脑机接口的生物学本质:大脑产生电信号→采集→解码→支配外部设备,形成通讯闭环。同时大脑不同区域存在功能分区,北脑一号的首例患者主要针对运动皮层实现功能重建。



手术实践解密

临床实践案例分享,一位30岁高位截瘫患者通过北脑一号手术重获 “意念控物” 能力。术前团队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病人筛选、伦理确认、前期影像、钻具设计、模型模拟等。术中采用定制3厘米颅骨钻精准操作将128 通道柔性电极植入硬膜外。术后三个月随访显示,患者脑控机械臂准确率达 80%-90%,不仅可以实现“喝水”“玩俄罗斯方块”,更首次感受到 “意念控制手臂” 的心理突破。




技术突破与医工融合

团队自主研制的3厘米颅骨钻具攻克颅骨弧度与厚度不均难题,实现精准开槽植入主机;柔性电极“薄如蝉翼”贴附硬膜外,避免脑组织损伤。而与罗敏敏团队的协作也在充分实现“临床需求驱动技术迭代”的模式。他透露,目前预估手术成本约30-50万元,但随着产品的成熟和商业化,未来也将逐步实现普惠大众。



未来趋势展望

伊志强认为半侵入式技术是目前的主流路线,其能够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降低损伤风险。除运动康复外,脑机除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可拓展至教育、游戏、工业等场景,同时在情绪调控、认知提升等领域潜力巨大。但他也警示,政策层面需提前布局伦理规范,防范像未来科幻电影里”意念控制“、信息泄露等风险,推动技术在管控中螺旋式前进。


02

罗敏敏:

科学家视角下的脑机接口技术解码




技术解码“北脑”

罗敏敏教授从技术路线切入,解析北脑系列的创新逻辑。北脑一号采用半侵入式设计,电极铺于硬膜外采集群体神经信号;北脑二号则为侵入式,可记录单细胞电活动,与马斯克的 Neuralink 技术有相似性。他坦言,两种路线各有优劣:侵入式精度高但面临神经损伤与长期稳定性挑战,半侵入式覆盖范围广但需依赖算法优化。



技术攻坚时刻

通道电极的研发堪称“微缩工程”,随通道数增加需突破芯片集成、无线带宽与温升控制三大瓶颈。团队研发的的128通道电极可以将温升控制在1℃以下,确保植入安全。目前团队已完成 5 例临床植入,覆盖高位截瘫、渐冻症、脑中风等适应症,其中宣武医院案例更实现 “脑机接口 + 脊髓电刺激” 的创新联用,助力患者肌肉功能康复。



政策支持优势

依托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北脑所的多学科平台,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仅用 1 年零 4 个月就完成北脑一号从研发到临床的跨越。公司采用 “国资主导 + 市场化运作” 模式,目标直指上市。他强调,初期公司的导向即为研发创新产品而非仅仅做研究,未来在公司治理领域,希望探索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为市场和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



未来趋势展望

作为一名低调又严谨的脑科学家,罗敏敏谦虚的指出,过去20、30年脑科学对神经环路的研究已基本明晰脑区功能图谱,为脑机接口技术奠定基础。但目前北脑在运动功能领域的实践更多聚焦在对大脑输出数据的信号采集及解码,至于脑内的想法或“意念”如何产生并不清楚。他指出,“写入式”技术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如盲视治疗中,需将图像转化为电刺激精准匹配视觉皮层编码,这要求对大脑原理的深度理解。而与神经调控领域相关的闭环脑机接口(类似患者能够用自己的意图控制自己的思维,主要用在精神治疗领域,如抑郁症)也是未来热门的研究方向。罗敏敏呼吁对于脑机接口这样刚刚启蒙的产品,在社会推动中,需要充分考虑风险、伦理、材料安全等风险,在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仍需要以严谨的态度推动技术落地,防范技术滥用。


03

跨界碰撞:勾勒未来医疗生态蓝图


随着北脑一号进入注册临床准备,脑机接口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医疗。正如两位嘉宾所言,这项技术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创造 “超能力”,而在于重塑生命尊严 —— 让渐冻症患者重获 “言说” 能力,让截瘫患者重拾 “行走” 希望,让抑郁症患者找回 “快乐” 感知。在电流与生命的对话中,未来医疗的答案正逐步清晰。



当医学严谨遇上科技锋芒,

资本远见邂逅思想碰撞,

《跨界医聊》

将为你带来最新、最前沿、最高精尖的医疗创新领域对话。


栏目视频后续将在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及跨界医聊相关公众号、视频号及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分发。敬请关注!




搜索方式:长按上方图片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 抖音 ”APP——>扫一二维码——>点击“ +关注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