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不插电的神经调控设备,如何“无声”搅动打鼾市场?
这一新闻在全球睡眠医疗赛道里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
Genio是目前唯一临床证实在所有睡姿下都有效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
-
采用无导线、无植入电池、可穿戴升级模块设计,重塑了神经调控设备形态;
-
被视为挑战CPAP主导地位的有力候选,更是Inspire之外的另一条“神经调控路线”。
在CPAP依从性问题长期未解、舌神经刺激设备寡头垄断、市场增长前景广阔的当下,Genio的出现不只是产品推陈出新,更揭示了一类创新医疗器械的完整转化路径。
今天,我们就以Genio为例,拆解一款创新医疗器械的全链路落地逻辑。
一项获批背后,瞄准睡眠呼吸治疗的“最大空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全球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之一。根据Lancet发布的流行病学研究,全球30至69岁人群中,约有9.36亿人患有OSA,其中4.25亿为中重度患者,具有明确治疗需求。
传统疗法中,最普遍的仍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设备。它通过持续向呼吸道施压维持通畅,有效但依从性极差——根据ResMed等公司的市场分析,约有30%-50%的患者无法长期坚持使用。
这正是Genio系统所在的“机会空间”:用神经调控替代物理压力,用外部可穿戴替代体内电池植入,用精准双侧刺激替代单点刺激,解决传统HGNS产品的技术痛点,提升患者接受度与长期效果。
而FDA的这项批准,标志着Genio从欧洲走向美国市场的关键一步。其临床路径核心,是一项名为DREAM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覆盖了从技术有效性、安全性到睡姿适应性的多个维度。
技术解构:一个“去植入化”的神经调控系统如何工作?
Genio 是什么?一句话解释就是——“一个靠外部穿戴件供能的植入式舌下神经刺激器”。
相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 Inspire(植入电池 + 导线 + 远程程控),Genio 所有的关键部件可以归为三大模块:
1. Genio Implantable Stimulator(植入刺激器)
这是唯一需要植入体内的部分,整体小巧,形似“马鞍”,固定在舌下神经的两个分支上,实现双侧电刺激。
-
无电池设计:不含内置电池,意味着无需更换电池,避免二次手术;
-
微创植入:通过下巴褶皱处微创缝合固定,伤疤不显眼;
-
MRI兼容性:兼容1.5T和3T磁共振;
-
信号路径短:无导线植入,降低导线断裂、绝缘失效等风险。
关键差异:目前主流神经调控设备多采用“单侧刺激 + 有导线 + 电池植入”,而 Genio 是全球首款双侧、无导线、无电池设计,几乎重新定义了神经刺激器的交互方式。
2. Activation Chip(激活芯片)
这是体外使用的贴片,夜间睡眠时贴在下颌位置,为植入体内的 Stimulator 无线供电并控制电刺激信号。
-
非植入式供电:无线传能技术为体内刺激器供电;
-
夜间自动识别状态:只在夜间使用,不影响日常生活;
-
完全可升级:无需进入体内,就可更换或优化芯片;
设计逻辑:通过“外部硬件+内部最小化植入”,将技术升级、维护、能量管理全部外置,提升了患者的长期依从性和医生的操作便利性。
3. Charging Unit(充电组件)
白天用于为激活芯片充电,每次充电仅需数小时,可维持一整夜使用,周期可控。
关键技术创新:
项目 | Genio | 主流产品(如Inspire) |
---|---|---|
刺激方式 | 双侧舌下神经刺激 | 单侧舌下神经刺激 |
导线 | 无导线 | 植入式导线 |
电池 | 无体内电池 | 植入体内电池 |
升级方式 | 外部升级、无需手术 | 升级需换植入器 |
MRI兼容性 | 全身MRI兼容 | 有MRI限制 |
睡姿依赖性 | 无明显影响 | 仰卧位效果减弱 |
这套组合既是工程技术的整合创新,更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使用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从数据说话:DREAM试验证实的临床价值与市场破局点
Genio 的 FDA 批准依托于其核心注册研究 DREAM(Pivotal Trial),是其从技术验证迈向市场准入的关键一步。
DREAM 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的 IDE 临床试验,覆盖美国多家权威医疗中心,采用“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作为核心评估工具,其研究设计标准远高于以往大部分 OSA 治疗试验。
核心疗效数据一览:
指标 | 结果 |
---|---|
AHI 应答率(主要终点) | 63.5% |
ODI 应答率(次要终点) | 71.3% |
AHI 中位数降幅 | 70.8% |
AHI 下降至 15 以下的比例 | 82.0% |
注:AHI(Apnea-Hypopnea Index):睡眠期间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是诊断 OSA 的核心指标;
ODI(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血氧饱和度每小时下降≥4%的次数,用于评估呼吸障碍严重程度。
睡姿不敏感性:Genio的核心差异化价值
OSA 治疗的一个临床难点是“仰卧位疗效减弱”,因为患者仰卧时,舌头更易后坠阻塞气道。
Genio 在 DREAM 研究中表现出“无姿势依赖性”的稳定疗效:
睡姿 | AHI 中位降幅 |
---|---|
仰卧位 | 66.6% |
非仰卧位 | 71.0% |
这意味着 Genio 是目前唯一经大规模临床实证验证,在所有睡姿下均疗效稳定的神经调控疗法,具备清晰的市场差异化标签。
市场进入与对手差异
目前,美国市场上唯一 FDA 批准的舌下神经刺激产品是 Inspire Medical Systems,但该产品采用单侧、有导线、电池植入式设计。
而 Genio:
-
不需更换电池;
-
无术后导线断裂或感染风险;
-
全睡姿下稳定疗效;
可以清晰看出,Genio 并非“me-too”产品,而是凭借设计理念和治疗路径完成了代际升级。在 OSA 神经调控领域具备“技术、临床路径和用户体验”三重创新。
观察:中国市场会是下一个爆发点吗?
为什么这条赛道值得关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极高,中国更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市场。
-
根据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数据,中国 30 岁以上成人中 OSA 总患病率超过 23%,保守估计患者总数超 1亿人;
-
其中,中重度患者占比超过 40%,是可进入神经调控治疗路径的潜在人群;
-
但目前市场上的治疗方式仍以 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主,而其依从性在中国尤其低:配戴不适、设备笨重、噪音大。
也就是说,中国的 OSA 市场潜力巨大,但治疗手段却相对落后,患者“想治但不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更符合人体工学、更具科技感的植入神经调控产品留出了想象空间。
中国目前尚无已上市的舌下神经刺激器械
截至目前,中国尚未有获批上市的舌下神经调控产品进入市场。
意味着什么?
-
技术空白点:谁先进入,谁就有话语权;
-
标准空白点:谁先布局,谁就可能定义路径;
-
需求缺口大:大量“轻症愿自费”人群尚无合适产品。
谁可能成为中国市场的破局者?
1. 引入海外产品(如 Nyxoah Genio)
目前已通过 CE 与 FDA 认证的 Genio,在设计上具备更高的“软侵入感”和患者友好性,若能获得 NMPA 批准,有望成为该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挑战点:
-
本地注册审批路径尚不明晰;
-
DREAM 研究数据能否满足中国审批要求;
-
仰卧位睡眠疗效数据在中国患者中的适配性需再验证。
优势点:
-
差异化设计明显,容易获得医生与投资人关注;
-
相对简化的产品结构,或许能更好地适应医保外市场的自费渠道;
-
已有 CE 与 FDA 背书,有望获得快速通道。
2. 本土企业布局(目前尚未看到成型产品)
虽然国内有企业在做神经调控相关技术,如脊髓刺激、耳神经刺激等,但尚未看到公开布局于 OSA 治疗方向的舌神经电刺激产品。
但从 Nyxoah 的案例可以看出,这类产品的技术成熟门槛相对聚焦,“从0到1”的路径并非遥不可及,国内企业亦可能通过:
-
与临床医生深度共创;
-
复刻现有技术基础 + 创新性优化;
-
小范围自费市场切入;
快速打造中国版“Genio”。
最后的观察
Genio 的意义,不止是打破了 Inspire 的垄断。
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医疗器械转化范式:
-
从临床真实痛点出发;
-
技术创新体现在“患者友好性”上,而非堆参数;
-
产品架构更贴合商业化路径——升级方便、无术后更换;
-
临床研究设计体现了对“现实世界问题”的理解(如仰卧位睡姿)。
而在中国,神经调控在精准化、微创化方向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下一款“从症状出发、为人设计”的产品,也许就是中国原创。
参考资料:
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medtech/nyxoah-lands-fda-nod-bring-its-leadless-sleep-apnea-device-us
2.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808094685/en/Nyxoah-Receives-FDA-Approval-for-the-Genio-System
3.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3868640
4.https://www.nyxoah.com/
5.https://investors.inspiresleep.com/static-files/fd8e3b1b-b2d1-4a0a-bf94-e3577228a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