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创新样本:从术式革新到医保认可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是一种常见但极具“顽固性”的疾病,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持续流涕、鼻塞、后鼻滴流、夜间鼾声、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下降,是无数患者面临的日常困扰。虽然喷雾和药物治疗仍是主流路径,但对部分患者而言,症状往往迁延不愈,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慢性困境”。


2025 年 10 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城的 Aerin Medical宣布推出其下一代慢性鼻炎治疗设备——RhinAer+,并同步获得 UnitedHealthcareMedicare Advantage 的政策覆盖,即刻生效。这款温度与阻抗控制的射频设备靶向治疗后鼻神经(posterior nasal nerve, PNN),并针对多重解剖学贡献因素进行精准干预。这一消息距离 RhinAer 第一代探头上市已过去三年,也标志着慢性鼻炎的器械治疗进入了“技术升级 + 报销扩展”的新阶段。



01

慢性鼻炎治疗的“再进化”需求


慢性鼻炎并非简单的“打喷嚏”问题。对于相当多的患者而言,疾病影响深远:长期鼻涕倒流引发夜间咳嗽,持续鼻塞降低睡眠质量,影响专注力甚至日间工作效率。


传统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喷雾、抗组胺、减充血剂以及部分外科干预,但其局限也相当明显。一方面,药物疗效有限且需长期坚持使用;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大、成本高、恢复周期长,不适合大多数轻中度患者。


近年来,靶向后鼻神经(PNN)成为耳鼻喉科的新兴治疗方向。PNN 在调节鼻腔分泌与血流充盈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射频能量精准“调节”这一神经信号,可实现长期症状缓解。Aerin Medical 的早期产品 RhinAer 已在超过 5 万例患者中积累了临床经验,但随着治疗人群扩大,如何进一步优化器械设计、提升操作效率并降低患者门槛,成为推动这一治疗路径普及的核心。



02

技术切面:RhinAer+ 的“下一代”升级


RhinAer+ 的本质是一种温度与阻抗反馈控制的射频设备。其治疗目标是后鼻神经及鼻腔内相关解剖结构,通过可控能量释放实现精准消融,达到减轻鼻腔过度分泌和充血的效果。


在这一代产品中,Aerin Medical 对设备的多个维度进行了改进:

  • 低剖面非创伤性探头
    新设计的“atraumatic tip”能显著改善医生对鼻后段的可视性与可达性,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组织摩擦与损伤风险。

  • 增强可塑性与触感反馈
    探针杆体采用可弯曲加固材料,可根据不同患者的鼻腔结构灵活调整角度,并为医生提供明确的“贴合触感”,帮助实现更精准的组织接触。

  • 双侧操作的人机工学手柄
    新款手柄针对双侧治疗场景(左、右鼻腔)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医生控制感与稳定性,同时缩短了整体操作时间。

  • 温度 + 阻抗的闭环控制
    设备内置实时监测系统,能根据组织电阻变化与温度反馈自动调节能量输出,既保证了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又降低了周边组织热损伤风险。

  • 门诊场景友好
    设备针对局部麻醉环境优化,可在门诊完成,患者术后无需住院,大部分当天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Matt Brokaw(Aerin Medical 总裁兼 CEO)表示:“本次产品迭代基于超过 5 万例 RhinAer 的临床经验和 20 多篇同行评议论文成果。医生的反馈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目标是进一步提升操作效率和患者体验。”



03

临床价值:从技术到“门槛下降”


除新品发布之外,保险政策的同步落地也值得关注。UnitedHealthcare Medicare Advantage 政策已正式将 RhinAer 纳入覆盖范围(CPT 31242),意味着患者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医保报销进行治疗。此前,Cigna已在 2025 年 9 月将 RhinAer 纳入保险范围,覆盖超过 1500 万名患者。


对于患者而言,这一变化的意义不止于“费用减少”。保险的覆盖本身,是付费方对治疗的疗效与成本效益认可


对于临床端来说,报销的开放意味着医院与医师在推荐治疗方案时的阻力显著降低。许多原本无法承担高额自费费用的患者,也能进入治疗流程。


另一方面,RhinAer+ 的器械改进让其在日间门诊和局麻环境中更易实施,相较传统手术,其介入门槛更低、恢复更快、风险更小。这种“技术+支付”双重门槛的降低,可能推动慢性鼻炎治疗模式的整体转变——从长期药物控制,走向“一次性微创干预+长期缓解”的新路径。



04

产业观察:从“手术”走向“微介入+报销”


从产业角度来看,RhinAer+ 的推出不仅是一款设备迭代,更是一个信号——鼻科介入正在经历从结构手术向微创门诊治疗的转变

器械路径升级
鼻科过去的主流干预手段多为结构性切割或成形术,操作复杂且多在医院完成。而射频、冷冻、导管技术的发展,让“靶神经治疗”逐渐成为主流微创路径。RhinAer+ 的技术升级正契合这一趋势。

报销推动市场扩张
医疗器械能否快速普及,往往不取决于技术先进性,而是取决于“支付方认不认可”。此次 UnitedHealthcare Medicare Advantage 与 Cigna 的覆盖扩展,为 RhinAer+ 进入主流治疗提供了关键“通行证”。

门诊化成为竞争优势
设备的设计重点放在“操作效率”和“患者体验”上,使其非常适合门诊场景。这种不依赖大型手术室的特征,意味着更多基层或中型机构也能开展该治疗,从而加速市场渗透。

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报销落地,但 RhinAer+ 仍需面对激烈竞争与临床持续验证的压力。手术培训、患者筛选、成本控制以及远期疗效数据,都是未来产业化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RhinAer+ 的路径正代表着一类典型的医疗创新逻辑:先通过器械创新降低技术门槛,再通过报销政策拓宽临床应用,再进入标准化路径。



05

公司介绍


Aerin Medical成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是一家专注于耳鼻喉(ENT)领域微创介入技术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 RhinAer®(慢性鼻炎治疗)与 VivAer®(鼻腔通气障碍治疗)两大品牌。


截至 2025 年,其产品已在超过 17.5 万例临床中应用,并获得多个主要保险机构的覆盖。Aerin Medical 的发展战略强调“从手术室走向门诊”,通过易操作、可报销、疗效持续的器械产品,推动传统耳鼻喉治疗模式的变革。


CEO Matt Brokaw 表示:“RhinAer+ 的设计完全基于医生反馈,结合长期真实世界数据与工程创新,目标是为医生提供更好用的器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06

结语


RhinAer+ 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小改进”,而是一个清晰的产业信号:
微创鼻科介入,正逐步完成从技术验证、市场渗透到支付路径建立的完整闭环。


在慢性鼻炎这个高发而又长期“被轻视”的病种中,器械创新与保险覆盖的组合,或许正在打开一条新的标准治疗路径。




参考链接:
1.Aerin Medical. “Aerin Medical Launches Next-Generation Device for Chronic Rhinitis Relief.” 2025.
2.Aerin Medical. “Cigna Enables Coverage for RhinAer®.” 2025.
3.Aerin Medical. “New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PT Code Established for Posterior Nasal Nerve.” 2022.
4.Questa Capital. “Aerin Medical Receives FDA Clearance of Next-Generation RhinAer Stylus.” 2022.
5.Aerin Medical. “News & Media: Launch of Next-Generation Device for Chronic Rhiniti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