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导管的反叛:如何在被“最优解”占据的赛道,重构效率?
2025 年 10 月,泰尔茂(Terumo)旗下 Terumo Interventional Systems(TIS)宣布:OPUSWAVE® 双模一体化成像系统与 DualView® 成像导管获 FDA 510(k) 批准,首次在美国把 OFDI 与 IVUS 融合到一根导管,并支持双模同时显示,直指“信息完整 + 操作效率”的临床核心诉求。
如果放在更大的语境下看,这不仅是一项影像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个典型的创新命题:如何在一个已被“最优解”占据的成熟领域,再造系统级效率?
医疗创新的共同难题:复杂系统中的“割裂感”
医疗器械行业的很多创新,并非源于全新的科学发现,而是对流程的重新组织。
在冠脉介入(PCI)中,医生长期依赖两种技术获得信息:
-
OFDI 看得清楚,却看不深;
-
IVUS 看得深,却看不细。
OFDI(光学频域成像,属于 OCT 路线)在贴壁细节、支架贴合、边缘评估上优势明显;IVUS 在深部钙化、整体负荷、血管壁层次等方面更有说服力。复杂钙化、左主干/分叉、再血管化策略制定时,临床往往需要“两张图”的互证。
过去二十年,行业一直在“谁更好”的二元争论中前行,而真正的痛点从未是技术优劣,而是工作流的割裂。
每次切换设备、调整导管、匹配影像,不仅浪费时间,也让“医生的专注力”成为最大的损耗。
泰尔茂的选择并非继续提升某一模态的极限性能,而是把两种不完美的工具,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背后的创新哲学,是典型的“工程简化”:不追求更多功能,而追求更少切换。
技术切面:一根导管,两种模态,同步可视
OPUSWAVE 是泰尔茂首个将 OFDI(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光学频域成像)与 IVU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血管内超声)融合于单一系统的创新平台。它通过硬件与算法层面的深度整合,实现了 “双模一体、同屏成像”的技术突破,使冠脉腔内影像从过去的“单线索判断”,迈向“多维度同步观察”。
一体化系统设计
传统做法中,OFDI 与 IVUS 通常需要分别操作、切换导管完成,既增加手术时间,也容易因血管内环境变化造成数据偏差。OPUSWAVE 将两套传感系统整合进同一条信号链与控制台,通过统一的电机回撤与图像采集机制,使两种模态能够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同一轴向轨迹下完成扫描。医生可以在同一屏幕上实时观察两种影像的同步画面,实现从“单模拍照”到“融合视频”的跃迁。
在系统层面,OPUSWAVE 还提供了可扩展的算法接口,用于自动对齐、实时降噪与组织识别。泰尔茂称这一代产品已具备图像自动融合的基础能力,未来可在软件更新中进一步实现更高级的虚拟组织分析。
关键导管参数
搭载双模成像的 DualView 成像导管是 OPUSWAVE 的核心硬件。其设计兼顾微创性与可操作性,核心规格如下:
-
最大回撤长度:150 mm,能够覆盖主干与分支病变区域,支持长段连续扫描;
-
成像外形:2.6 Fr,在减小导管直径的同时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
-
兼容 6 Fr 指引导管,满足主流冠脉介入术的导管标准,无需额外转换;
-
双模态回撤速度最高 40 mm/s,可在不同病变环境下自由调节扫描速度;
-
其他设计亮点:采用高柔顺性轴体、亲水涂层与可塑性导向段,在复杂解剖下提供更好的可达性与稳定性。
这些参数的意义不仅在于工程性能,而在于如何让影像更贴近真实血管解剖。例如在左主干分叉、严重钙化或支架重叠区域,导管的柔顺性与贴壁能力决定了图像的连续性和临床可读性。
工作流价值:从“多设备拼接”到“单链路闭环”
在影像呈现层面,OPUSWAVE 支持 OFDI 与 IVUS 的并排实时显示。医生可在一屏内同时观察:
-
OFDI 提供的高分辨率贴壁细节——支架扩张形态、内膜撕裂、贴壁情况;
-
IVUS 呈现的深部结构信息——钙化厚度、斑块负荷、血管外膜层次。
通过实时对照,医生能快速判断病变深度、斑块特征与支架策略,避免因单模信息缺失导致的过度扩张或治疗不足。
此外,系统的用户界面经过重新设计:操作台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旋钮与触控结合布局,支持双模态回撤数据的同步回放与对比分析。对于影像培训及多中心协作研究,也能提供标准化数据格式与云端存储接口,方便病例复盘与远程讨论。
OPUSWAVE 的研发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基于超过 50,000 例临床影像数据与全球医生反馈共同迭代完成。
在开发早期,团队就以“医生推导路径”为原型,模拟操作手感、导管阻力与视野转换。
这种共创机制,让技术创新不再是单向的“实验室输出”,而是与用户共建的“系统设计”。
可以说,泰尔茂的创新模型是一种“系统工程式共创”:
-
医生提供场景逻辑;
-
工程师抽象成流程节点;
-
产品经理将其还原为可操作的硬件与界面语言。
这种跨界协同,也是创新产品最难复制的地方。
OFDI 与 IVUS 的融合,表面上看是光学与声学的结合,实质上是“认知流”与“操作流”的耦合。
这类创新并非凭单点灵感实现,而需要组织层面持续的学习与反馈机制。
创新启示:如何在“成熟领域”中重塑效率?
在一个标准化程度极高、竞争格局稳定的行业中再创新,往往不是发明新原理,而是找到未被整合的边界。
OPUSWAVE 的意义在于——它不是推翻旧体系,而是让旧体系之间的缝隙消失。
这对所有创新者而言,提供了三条启示:
第一,创新未必是“新功能”,而是旧流程的重新编排。
真正高价值的创新,是让原本互相独立的节点在同一时间轴上协作。
第二,技术集成的关键在于认知集成。
产品的用户体验不是由功能数量决定的,而是由思维流的完整性决定的。
第三,突破往往来自“跨界迁移”。
OPUSWAVE 的技术借鉴了汽车工业、半导体与影像工程的同步控制算法,这种跨域吸收能力,才是泰尔茂的隐性优势。
公司与产品脉络
泰尔茂(Terumo Corporation,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4543)成立于 1921 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企业之一。公司以“通过医疗保健为社会作出贡献”(Contributing to Society through Healthcare)为使命,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超过 25,000 名员工。
作为亚洲医疗产业的重要代表,泰尔茂的产品覆盖血管介入、输液管理、血液系统、心脏外科与糖尿病管理等多个核心领域。公司通过三大业务集团运作:
-
Cardiac & Vascular Company(心血管事业部)——聚焦冠脉、外周及神经介入治疗,是 OPUSWAVE 的技术归属部门;
-
Blood and Cell Technologies Company(血液与细胞技术事业部)——专注血液成分分离与细胞治疗设备;
-
Medical Care Solutions Company(医疗护理事业部)——提供输液、导管与监测类医疗器械。
其中,Terumo Interventional Systems(TIS)作为其心血管事业部的核心业务单元,长期专注于冠脉与外周介入技术,在导管系统、球囊扩张、支架输送、栓塞材料等领域均有深厚积累。此次 OPUSWAVE 的获批,标志着 TIS 正式进入腔内影像(Intravascular Imaging)这一高壁垒细分市场,为其“从治疗到诊断引导”的战略闭环打开了关键一环。
结语
把 OFDI 与 IVUS 装进同一根导管,看似是一场工程挑战,实则是一种思维重构。
在技术的尽头,创新的本质不是“增加”,而是“整合”——
整合信息流、决策流与认知流,让系统重新回到一个更高的秩序中。
对于所有关注医疗创新的人来说,OPUSWAVE 不只是一个新产品,更是一种提醒:
当我们谈论创新,不妨多问一句——我们究竟是在制造更多功能,还是在减少一次切换?
参考链接:
1.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terumo-interventional-systems-announces-its-new-opuswave-dual-sensor-imaging-system-and-dualview-imaging-catheter-receive-fda-510k-clearance-302590234.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2.https://citoday.com/news/terumos-opuswave-dual-sensor-imaging-system-and-dualview-catheter-cleared-by-fda?utm_source=chatgpt.com
3.https://www.medicaldevice-network.com/news/fda-terumo-imaging/?utm_source=chatgpt.com
4.https://tis.terumo.com/products/categories/ofdi?utm_source=chatgp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