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的于洋主任,作为心外科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以其医工交叉的创新实践,引领着心外科领域的技术革新。GHIC通过深入访谈,走进于洋主任及其团队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创新探索与未来愿景。
在医疗科技领域不断革新的当下,曦健科技以其独特的医工结合模式,致力于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的深度融合。张鹏飞,一位充满梦想和活力的年轻科技创业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情实干”的含义。GHIC将带您走进在张鹏飞,走进曦健科技,探索其在生物力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未来愿景。
在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泵是最稳定的技术之一。它让药物输送从“针”变成“持续流动”,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血糖控制。 但在2025年11月,美国糖尿病管理企业Tandem Diabetes Care 的一次小动作,让这一传统设备的边界再次被刷新——其 Mobi 胰岛素泵获得美国 FDA 批准,可以正式与安卓智能手机配对使用。
在肥胖症治疗版图不断重塑的当下,一项来自以色列的技术突破引发全球关注。 近日,Nitinotes宣布其全自动内镜缝合平台 EndoZip正式获得 CE Mark批准并在欧洲上市。这一里程碑不仅意味着内镜袖状胃成形术(ESG)向“自动化”时代迈进,也标志着减重内镜正在从“依赖医生技术经验的手工术式”,转向“可复制、可规模化的自动化手术平台”。
在影像引导的冠脉介入(PCI)里,OCT/OFDI(高分辨率、贴壁结构清晰)与 IVUS(穿透深、组织表征成熟)各有所长。现实却常常是:两者“你来我走”,导管切换、设备切换、工作流切换,时间与成本都在无形中消耗。
医疗技术的突破,往往不是在更快的算法里,而是在重新认识人类感知的边界。听诊器是医学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工具之一。自 1816 年 Laennec 发明以来,它几乎未曾改变——医生听得见的,是生命的节律;听不见的,却可能是疾病最早的信号。
7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编制的《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在浙江省宁波市“202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发布。
2025年9月6日,北京协和医院“医工探索引擎”系列活动再启新程——医工融合专项交流活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称“北航”)举办。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眼科、骨科、消化内科、普通妇科中心、检验科、肿瘤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核医学科等科室专家、科研骨干、学生在科研处的组织下,与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医工交叉赋能临床诊疗等议题深入对话,凝聚创新共识。
36氪获悉,柔性触觉感知科技公司“悟通感控”近日完成数千万元系列融资:Pre-A轮由尚势资本领投、水木创投跟投;Pre-A+轮由广发基金瑞元资本领投。该公司天使轮于2023年底完成,由水木创投领投,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IMC)等机构跟投。
继首期见证脑机接口重塑运动功能,助瘫痪者重拾生命尊严后,《跨界医聊》第二期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情感与情绪疆界。本期特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高小榕教授与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科主任刘破资教授两位大咖,深入解析非侵入脑机接口的“神经美学革命”,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让脑电波成为精神健康的“解码器”与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2025年6月,由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与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联合发起的首档关于探讨“未来医疗”的对话栏目《跨界医聊》正式启动录制。栏目聚焦“技术创新赋能临床未来”,充分搭建医疗界与科技、产业、资本界的对话桥梁。未来拟依托跨界医聊传播计划,塑造医疗创新领域的权威话语平台。
近日,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曦健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本草资本领投,某知名产业基金与明恒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包括严肃医疗、健康消费等多场景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团队建设。舟渡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