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的于洋主任,作为心外科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以其医工交叉的创新实践,引领着心外科领域的技术革新。GHIC通过深入访谈,走进于洋主任及其团队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创新探索与未来愿景。
在医疗科技领域不断革新的当下,曦健科技以其独特的医工结合模式,致力于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的深度融合。张鹏飞,一位充满梦想和活力的年轻科技创业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情实干”的含义。GHIC将带您走进在张鹏飞,走进曦健科技,探索其在生物力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未来愿景。
从一声“我想吃饭”开始。 67岁渐冻症(ALS)患者张桂芳(化名)曾失去说话能力,但当医生将一枚硬币大小的芯片植入她的大脑后,她脑海中的念头被实时翻译成汉字——屏幕上出现了她想表达的句子:“我想吃饭”。
2025年8月,眼科成像公司Optomed USA宣布在美国正式发布其最新一代便携式非散瞳眼底相机——Optomed Lumo。作为一款获得FDA批准、面向初级医疗与远程健康场景设计的专业视网膜成像设备,Lumo不仅标志着Optomed在眼科技术“去中心化”路径上的关键一步,也预示着眼底相机这一传统专科设备正加速向基层医疗、慢病管理与远程筛查等场景渗透。
近日,眼科医疗技术企业Ziemer USA宣布联合CorneaGen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Galilei CTAK模块,这是其眼科诊断平台Galilei系列的重要升级,专为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组织添加角膜成形术(Corneal Tissue Addition Keratoplasty, CTAK)设计。
7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编制的《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在浙江省宁波市“202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发布。
36氪获悉,柔性触觉感知科技公司“悟通感控”近日完成数千万元系列融资:Pre-A轮由尚势资本领投、水木创投跟投;Pre-A+轮由广发基金瑞元资本领投。该公司天使轮于2023年底完成,由水木创投领投,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IMC)等机构跟投。
继首期见证脑机接口重塑运动功能,助瘫痪者重拾生命尊严后,《跨界医聊》第二期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情感与情绪疆界。本期特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高小榕教授与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科主任刘破资教授两位大咖,深入解析非侵入脑机接口的“神经美学革命”,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让脑电波成为精神健康的“解码器”与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2025年6月,由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与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联合发起的首档关于探讨“未来医疗”的对话栏目《跨界医聊》正式启动录制。栏目聚焦“技术创新赋能临床未来”,充分搭建医疗界与科技、产业、资本界的对话桥梁。未来拟依托跨界医聊传播计划,塑造医疗创新领域的权威话语平台。
近日,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曦健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本草资本领投,某知名产业基金与明恒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包括严肃医疗、健康消费等多场景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团队建设。舟渡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将“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纲领文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概念验证已从技术攻关层面上升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