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发起并设立,旨在对接全球医疗创新技术与资源,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帮助医疗器械、诊断和服务等创新技术的有效落地发展,为早中期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撑。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

医械研究

MI Research

医见·访谈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伊志强:当神经外科遇上脑机接口,医学的边界由谁定义?
“过去,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重建是医学难题。现在,通过医工交叉,我们能让患者用‘意念’控制机械臂。”
医见·访谈 | 杨健:光学工程与医疗科技的融合创新者
在科技与医疗深度交融的前沿领域,北京理工大学杨健教授凭借其卓越的科研能力,在光学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医见·访谈 | 于洋:在医学创新的交叉路上,如何找到方向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的于洋主任,作为心外科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以其医工交叉的创新实践,引领着心外科领域的技术革新。GHIC通过深入访谈,走进于洋主任及其团队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创新探索与未来愿景。
创见·访谈 | 曦健科技张鹏飞:梦想之翼,点燃与曦健科技的创新之旅
在医疗科技领域不断革新的当下,曦健科技以其独特的医工结合模式,致力于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的深度融合。张鹏飞,一位充满梦想和活力的年轻科技创业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情实干”的含义。GHIC将带您走进在张鹏飞,走进曦健科技,探索其在生物力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未来愿景。
全球首款视网膜代谢影像设备上市:功能成像走出实验室
近期,美国FDA正式批准OcuSciences公司的OcuMet Beacon上市,这是一款基于扫描式LED技术的眼底成像设备,也是全球首个实现“视网膜代谢功能可视化”的商用系统。
从实验室到临床:医疗器械如何跨越“死亡谷”
在医疗器械的创新故事里,总能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团队在实验室里做出了看似颠覆性的原型装置,论文里写得漂亮,媒体也热烈报道,但几年后,这个技术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一款AI穿刺神器,能否终结“盲探式”硬膜外注射?
2025年7月,美国医疗影像企业Rivanna宣布,其最新一代超声引导平台Accuro 3S及核心软件SpineNav-AI获得FDA 510(k)批准,正式进入美国医院与门诊使用。这一批准意味着,在神经轴向麻醉(neuraxial anesthesia)等脊柱穿刺场景中,医生首次可以借助AI系统进行实时图像识别与自动化引导。
从立体定向到AR导航,术中“GPS”设备如何完成临床转化?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复杂程度提高,对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升级。而“术中导航”类医疗器械被形象地比喻为外科手术的“GPS”系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定位解剖结构和手术器械位置,指导医生精准操作。
政策资讯 | 国家药监局:8款医疗器械进入创新通道
2024年3月15日,国家药监据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24年第3号)》。
政策资讯 | 支持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海淀发布医药健康产业20条支持措施
2月19日,在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淀区支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正式发布。
政策资讯 | 高通量测序芯片 - 全自动一体化核酸检测装置等纳入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 “一二三四五”为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再添动力!
7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编制的《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在浙江省宁波市“202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发布。
政策资讯 | 2022年度融资租赁支持资金项目开始征集~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京科发〔2022〕 6 号),现开展2022年度融资租赁支持资金项目征集有关工作,有关事项如下:

活动资讯

ACTIVITY

星企足迹 | 悟通感控获数千万元融资,让机器人拥有智能触觉
36氪获悉,柔性触觉感知科技公司“悟通感控”近日完成数千万元系列融资:Pre-A轮由尚势资本领投、水木创投跟投;Pre-A+轮由广发基金瑞元资本领投。该公司天使轮于2023年底完成,由水木创投领投,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IMC)等机构跟投。
《跨界医聊》第二期重磅来袭!——从清华剧场神经美学脑电实验到情绪治疗?解码非侵入脑机疗愈新纪元
继首期见证脑机接口重塑运动功能,助瘫痪者重拾生命尊严后,《跨界医聊》第二期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情感与情绪疆界。本期特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高小榕教授与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科主任刘破资教授两位大咖,深入解析非侵入脑机接口的“神经美学革命”,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让脑电波成为精神健康的“解码器”与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跨界医聊》即将开播!——首期揭秘:当脑机接口让瘫痪者端起水杯,医生与科学家如何改写生命剧本?
2025年6月,由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与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联合发起的首档关于探讨“未来医疗”的对话栏目《跨界医聊》正式启动录制。栏目聚焦“技术创新赋能临床未来”,充分搭建医疗界与科技、产业、资本界的对话桥梁。未来拟依托跨界医聊传播计划,塑造医疗创新领域的权威话语平台。
星企足迹 | 曦健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软组织力学定量技术产业化
近日,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曦健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本草资本领投,某知名产业基金与明恒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包括严肃医疗、健康消费等多场景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团队建设。舟渡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
概念验证中心到底验什么?全国政策与布局情况如何?一文了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将“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纲领文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概念验证已从技术攻关层面上升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环节。
借鉴!美国概念验证中心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困境,打通“最初一公里”,中国正加速推进概念验证中心的探索与建设。

服务项目

SERVICE ITEMS

  • 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

    空间支持/项目申报、认证/工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税服务/法律服务/商标知产 详细了解>>
  • 专业服务

    专业服务

    支持企业医疗器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协助医疗器械搭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协助企业建立市场网络/技术服务 详细了解>>
  • 特色服务

    投融资服务

    对接100+投资机构,为创新企业提供更有力的融资支持 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