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研聚焦 | 长期可植入左心室辅助设备的行业现状与技术历程
在现代医学领域,心力衰竭(HF)始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最新数据,全球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庞大,且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中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1.3%,患病人数约1370万人,其中终末期心衰患者达130万人。每年有5%~10%的心力衰竭患者进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而此阶段患者年死亡率高达50%。 -
新竞品入场!脊柱运动保留战局重构
2025年7月8日,全球领先的脊柱医疗公司 Highridge Medical 宣布,已获得 activL® 腰椎人工椎间盘在美国市场的许可权,并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生产并上市。此举不仅扩展了 Highridge 在运动保留领域的产品布局,也预示着脊柱外科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竞争格局的重塑。 -
获批CE!美敦力机器人血管闭合技术
近日,美敦力(Medtronic,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MDT)宣布,其 LigaSure™ 血管闭合技术已获得 CE 认证,正式可用于 Hugo™ 手术机器人系统。这一里程碑不仅扩展了 Hugo 系统在欧洲的适应症范围,更标志着血管闭合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手术领域的进一步融合。 -
波科脉冲场消融系统扩展适应症!国产PFA竞逐进入快车道
2025年7月7日,波士顿科学公司(NYSE: BSX)宣布,其Farapulse脉冲场消融(PFA)系统获得美国FDA批准,扩展适应症至治疗药物难治性、症状性持续性心房颤动(AFib)。此次批准不仅强化了Farapulse在全球PFA市场的领先地位,也标志着PFA这一新兴心脏电生理技术正加速从阵发性AF治疗向更复杂的持续性AF领域迈进。 -
术式闭环成为内镜核心能力,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长期以来,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被外界简化为“从诊断向治疗延伸”的线性逻辑。但真正主导这场演进的,并不是功能堆叠本身,而是术式路径的不断重塑——从如何发现病灶,到如何介入处理、术中监控、术后闭合,介入消化正在形成一条“内镜+影像+微创操作+闭合修复”协同闭环的完整治疗链条。 -
提交申请!创新脊髓刺激技术瞄准家庭康复
2025 年 7 月 1 日,专注脊髓神经调控治疗的 Onward Medical 宣布,其 ARC-EX 系统已完成两项关键监管申请,标志着其核心技术正迈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公司已于 2025 年 6 月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 510(k) 文件,拟将 ARC-EX 的适应症扩展至家庭使用;同时,也根据欧盟医疗器械法规(EU MDR),提交 CE 标志申请,意在将该系统推向欧洲市场。 -
首个临床试验!机器人磁导航射频消融导管
2025年7月1日,全球微创血管内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先驱 Stereotaxis(NYSE: STXS),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磁导航射频消融导管 MAGiC 的首个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正式发表于《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这意味着全球首款针对机器人系统优化设计的磁导航射频导管,迈入临床应用新阶段,也为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期待。 -
骨科植入物技术升级:3D打印、可吸收材料、机器人导航正在形成新三角
在医疗器械众多细分领域中,骨科植入物长期以“高技术、高壁垒、高利润”著称。然而,伴随骨科手术技术的迭代与临床精细化需求的加速演进,这一曾高度标准化、稳定发展的赛道,正迎来结构性重排。其技术核心,正在从传统的金属加工与力学结构优化,跃迁至“材料+设备+软件”三位一体的智能系统范式。 -
AI+机器人+沉浸式培训,智能医院全景实录来了
近日,KFSHRC医院(King Faisal Specialist Hospital & Research Centre)宣布将持续推进其“智能医院”计划,面向运营效率、医护培训与临床诊疗多个环节部署人工智能(AI)、模拟与沉浸式技术,探索医疗服务体系的深度数字化转型。通过医疗智能中心(CHI)等内部平台的推动,该计划已在利雅得、吉达和麦地那三大院区全面铺开,并逐步展现其在组织流程优化与医疗质量提升方面的复合价值。 -
全球首款!强生推出“老花+散光”多焦点日抛镜片
2025年6月23日,医疗科技巨头强生(NYSE: JNJ)宣布推出安视优欧舒适日抛Max多焦点散光隐形眼镜,这是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专为同时患有散光与老花眼患者设计的日抛隐形眼镜。该产品已在美国和加拿大率先上市,并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拓展至欧洲、亚洲等更多市场。

